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科技指标与评价、区域科技进步、高校与研发机科技管理、产业科技管理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
  • 国际刊号:1000-7695
  • 国内刊号:44-1223/G3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120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9
  • 综合影响因子:1.08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技管理研究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自主创新专论

税收激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效应研究——基于江苏省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分析

摘要:选取2009年至2010年55家江苏省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制造业(C)及信息技术业(G)两个行业公司作为样本,就企业技术创新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敏感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激励作用;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税收激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1-4

韩国大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其启示

摘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将大大推动我国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建设发展。国外先进城市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韩国大田通过支持各研发主体的创新发展,促进其在体系内外的网络联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内创新型城市应从园区建设、高端研发资源聚集、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建立实验室企业等方面开展,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5-9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国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研究

摘要:21世纪以来,技术创新合作已经从组织内部的合作发展为跨组织、跨区域、跨国界的合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分析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结构的7个指标,利用UCINET软件,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1985—2008年全部共同申请专利数据为基础,对我国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空间结构演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规模、密度、强度、空间范围等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0-14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

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通过探讨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阐明了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并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加快实现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指导。
15-19

区际产业转移与承接地自主创新: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摘要: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区际产业转移与承接地自主创新之间的内在机理,通过相关模型对安徽地区2004—2009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承接地通过模仿、竞争和合作等途径方式产生技术研发溢出,提升本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区际产业转移提升承接地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注重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和研发能力;同时应加大研发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注重自主创新的内生性。
20-24

全球化视域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程和战略思考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自我封闭,背离全球化进程,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科技水平逐步提高,为走向自主创新准备了条件;随着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激烈的国际竞争使中国最终走向科技自主创新。立足全球化的背景思考中国的科技创新之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应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还要处理好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关系。
25-28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科技发展与政策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解读及对策建议

摘要: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出发点,详细梳理了党中央在各个时期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剖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导向和连续性,以此提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约因素,进而认为核心技术的突破、制定行业统一标准、完善融资渠道等措施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可为汽车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29-32

基于专利信息的中国光纤预制棒技术竞争态势分析

摘要:光纤预制棒是光纤生产的上游产品和光电子产业的基础材料之一,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同时也是我国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品。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在中国申请的光纤预制棒专利技术进行了数据挖掘和分析研究,揭示其发展现状和趋势、热点和关键技术领域、竞争和合作对手的能力水平及发展意图等,为国内外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中国光纤预制棒行业的技术状况提供重要的量化参考依据。
33-36

基于弹性分析的我国民族地区财政科技投入研究

摘要:运用弹性分析方法测量了我国9个民族聚集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指标对经济指标的变化反映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弹性系数不稳定,部分地区呈现巨幅震荡态势;弹性系数为负的情况频繁出现。这说明我国民族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体制不稳定、不合理。但是2000—2008年间,各民族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上出现了"先离散再集中"的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其科技投入随经济指标有序变动。提高民族地方政府的科技意识、加强民族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制度建设、拓宽民族地区科技融资渠道以及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是健全民族地区财政科技投入体制的关键。
37-41

区域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摘要:区域科技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科技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提出是对科技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其反映了区域科技发展对最佳发展模式和更高发展境界的追求,既是实施全球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区域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区域发展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适应"区域崛起"的需要,推进区域科技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区域整体实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2-45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科技指标与评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产出医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摘要:以2005—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产出医药卫生论文的学科分布、论文关键词频次分析,及其地区分布、机构分布和高产作者情况等方面的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产出医药卫生论文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6-50

基于因子分析的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

摘要:选取了创新型科技人才资源、投入、绩效和环境4个二级指标共27个三级指标,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9年相关年鉴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资源与投入、环境、效能3个主要因子,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基于此评价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状况进行排序评估,对比发现广东省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
51-55

江苏创新型城市的评价和政策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竞争的高端化,创新愈来愈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建创新型城市不仅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立足点。作为能耗、碳排放大省的江苏,城市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尤为迫切,此时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理论进行梳理,对江苏创新型城市的现状、特征、问题进行总结,对于把握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加速江苏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56-61

临床路径研究热点与演进路径分析

摘要:梳理临床路径研究的演进路径,发现其研究热点与前沿。以SCI-E和SSCI中主题为"临床路径"的论文数据为研究对象,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文献共被引网络和关键词共现图谱并进行突现术语检测,获取了11篇关键节点文献、20个高频共现关键词和13个主要前沿术语。研究发现,临床路径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对比分析的过程,管理、护理、效果评价等是研究热点;初级卫生保健、姑息疗法、髋部骨折和加速康复外科等领域或措施是其研究前沿。
62-65

中部六省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及其比较研究

摘要:在参考大量文献及充分了解中部六省科技人才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包括科技环境引力、科技人才投入、科技人才效益及科技促进发展等4个模块在内的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特点,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在"十一五"期间的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计量分析,并据此做出客观评价与比较。
66-71

医学科研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体系实测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摘要:利用医学科研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省的25个医学科研重点实验室进行综合评价,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指标体系的信度进行分析,从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校标关联效度三个方面作效度分析。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测的信度和效度较好,测评结果基本体现各被测评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72-75

基于DEA的欠发达地区创新绩效研究——以西南三省为例

摘要:在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创新绩效、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显得很有必要。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代表性产业,其绩效的高低可以集中反映区域创新能力的大小。建立了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逻辑框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西南三省区(云南、贵州、广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进行了动态研究,发现三省区的创新绩效存在差异,并且根据影子价格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创新效率的建议。
76-79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区域科技进步

试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江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选择。分析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新时期下江苏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出对策建议。
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