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科技指标与评价、区域科技进步、高校与研发机科技管理、产业科技管理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
  • 国际刊号:1000-7695
  • 国内刊号:44-1223/G3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120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9
  • 综合影响因子:1.08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技管理研究 2015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自主创新专论

美国政府科技创新资助机构的发展与思考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介入科技活动。为了有效地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管理,美国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战略需求设立了不同的科技创新资助机构。分二战结束到冷战前、冷战期间、新经济转型期间和新世纪以来等4个阶段,对不同时期美国政府设立的典型科技创新资助机构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借鉴美国的经验推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1-4

技术创新网络机会主义治理研究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治理技术创新网络中机会主义行为,将第三方监督机构引入模型,构建“第三方监督机构-核心企业-非核心企业”三方博弈模型,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探讨在第三方监督机构和核心企业共同治理下机会主义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第三方监督机构与核心企业在治理机会主义问题上存在互补关系,保持第三方监督机构监督概率处于一定值之上、提高惩罚额度有利于降低非核心企业采取机会主义的可能性。
5-9

基于协同创新的欧盟创新驿站平台机制研究

摘要:立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明确创新平台对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价值。围绕“创新平台作用机制是什么”及“如何实现协同创新”两大问题,以欧盟创新驿站为例,对其形成背景、发展概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及特点等描述分析。以知识在业务体系中流动及转变为视角,对知识创造准备、知识创造、知识应用所构成的知识创新机制进行分析,并对监督、协调、信任、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平台治理机制进行研究,进而总结对中国相关实践的适用性及借鉴价值。
10-14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的作用机制及启示

摘要:由于相关扶持政策不完善,极大妨碍了政策效果的发挥,不利于促进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农业效益的提升。对此,需要重新审视和完善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的作用机制。在政策资源分配环节应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并加强政策的后续管理工作,以及利用中介服务组织和科研机构实现政策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15-19

基于消费者需求视角的创新机会挖掘研究

摘要:从消费者需求视角出发,以从顾客角度重新定义顾客价值链为出发点,探讨挖掘创新机会的基本方法,提出企业成功进行产品或技术创新的一些基本策略,并结合具体实例对这些策略进行适度验证。旨在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20-24

网络能力对代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代工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实现技术创新。然而,随着网络化生产经营模式的不断发展,企业网络能力的重要性愈加突显。通过理论分析,以代工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络能力、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三者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浙江省内的代工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网络能力对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知识转移在网络能力和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5-29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科技发展与政策

地方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政策研究

摘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法研究2012年以来我国典型的地方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政策,探讨地方新政策制定的背景、政策工具的使用与政策着力点的布局情况。构建新的政策支撑体系,指出地方新政在实现巨大突破的同时也存在上下级政策联动不足、特定行政区域内的效力限制、相关配套政策改革不足、专项政策综合作用力不强的风险。最后提出政策改进的建议。
30-35

共享共建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研究

摘要:科技与金融是现代经济最为重要的两方面,而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产业均是综合性、渗透性、关联性较为突出的产业,两者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因此,促成两者融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尤为重要。拟建立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切入点,以项目部制为参照,以信用服务为根本、投资服务为主体、中介服务为桥梁、政策及信息服务为支撑的共享共建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同时提出完善该类平台的相关政策和策略思考。
36-41

创新券对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研究——基于体系、机制和效果的视角

摘要:创新券是解决中小微企业科技能力不足的制度创新,从科技资源配置角度看,创新券制度不仅有利于实现对科技资源配置体系的优化,提升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构,更有利于转变传统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避免科技资源浪费,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实现科技资源的公平分配。应积极推动创新券制度在我国更广泛和深入地实行。
42-45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科技指标与评价

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及测度方法——“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构建探讨

摘要:对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出一种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测度模型。结合我国科技统计体系现有数据基础,构建具有分层结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指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
46-49

我国物联网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研究

摘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继互联网后的又一次信息浪潮。物联网产业是我国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要对该产业进行统计并加以评价,需要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物联网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和以增加值为核心指标的基本思路,构建我国物联网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主要指标进行解释。
50-53

基于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我国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摘要: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所有涉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总称。在明确我国农1:2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职能定位、梳理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对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实力的分级评价,并根据结果对评价指标提出修正建议。
54-58

我国山区县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与改善研究——以福建大田县为研究区域

摘要: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具有丰富生态资源与高危生态风险双重特性的山区县。以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为研究中心,择取典型山区农业县——福建省大田县为例,通过构建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DEA模型,对大田县2009--2013年农业生态效率实证分析,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对其18个乡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论为生态低效率乡镇的改进提供相应建议。
59-63

中国传统产业R&D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我国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D活动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选取我国传统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其划分为七类;然后,在对R&D效率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七大传统产业R&D效率进行测度,并深入剖析影响我国传统产业R&D效率提升的因素;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加快提升我国传统产业R&D效率的对策建议。
64-68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区域科技进步

河北省服务产业创新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商业模式创新为视角

摘要:近年来,河北省采取一系列举措加速推进服务产业发展,而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更有力的创新方式,正日益成为国内外产业创新研究的焦点。在此双重背景下,采用内容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河北省服务产业创新现状进行系统考察,并结合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提出河北省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69-73

资源密集型区域“科技-环境-经济”优化方案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摘要: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科技研发课题数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和GDP增长率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科技创新产出、生态环境效益和生态经济效益最优化为目标,构建“科技-环境-经济”三重目标的SD—MOP整合模型,并对2025年黑龙江省“科技-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结果显示:到2025年,SO—MOP优化方案下黑龙江省生态经济效益和科技创新产出成果分别增加了22.27%和21.15%,而环境污染水平却降低了9.16%,明显优于以经济发展为主的SD优化方案。
74-77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高校与研发机构科技管理

高校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运行体系及完善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科技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运行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障碍。首先界定高校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内涵、特征和条件,分析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运行体系中的资源整合体系、服务支撑体系、金融支撑体系和产业承载体系。以昆山为案例,分析高校科技资源配置体系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最后提出完善高校科技资源市场配置运行体系的对策建议。为加强我国高校科技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78-83

多主体参与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的演进研究

摘要:知识经济的快速增长源于科学技术的迅速转化,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是建立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也就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部门的联合与合作的要求。应用协同理论、创新理论对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多主体参与的合作研究过程进行研究:运用深度访谈对影响多主体合作研究过程的因素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合作研究过程的协同创新理论模型,并通过电子科技大学的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体、电子科技大学与英特尔公司合作研究为案例,对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应对协同创新的过程进行优化以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其中创新过程的协同主要包括协同领域筹划、协同框架协议起草、启动、交付、评估5个阶段。
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