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科技指标与评价、区域科技进步、高校与研发机科技管理、产业科技管理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
  • 国际刊号:1000-7695
  • 国内刊号:44-1223/G3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120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9
  • 综合影响因子:1.08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技管理研究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自主创新专论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摘要: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电商小贷、网络理财超市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成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整体经济战略实施的重要产业载体。在市场变革、技术进步、制度调整和组织创新四力驱动理论框架下,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发展路径进行解析,总结了典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结构与特征,指明了移动化、电商化、自金融将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方向,并提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策略。
1-7

基于长尾理论的创客运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分析

摘要:创客运动是创新活动趋向大众化的新兴现象。从长尾理论的角度,对创客运动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其在生产主体、盈利空间以及融资方式的创新之处,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8-12

贸易自由化对研发技术进步影响的异质门槛效应

摘要:基于2004—2012年中国工业行业3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技术实证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研发技术进步影响的异质门槛效应。研究表明:(1)贸易自由化与研发技术进步呈倒“N”型的非线性关系,即随着贸易自由化水平由低变高,其对研发技术进步会产生先降低后提高再降低的影响规律;(2)贸易自由化的研发技术进步效应还取决于市场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等影响,在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及行业利润门槛条件下贸易自由化对研发技术进步的影响总体呈负向效应,而在市场化水平门槛条件下呈倒“U”型特征,在企业规模门槛条件下呈“U”型特征;(3)不同门槛条件下贸易自由化对研发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其中具有负向影响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13-18

研发投入内部要素协同匹配对绩效的影响

摘要: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是创新活动进行的两个重要基本条件,研发投入对创新结果的影响并不只是这两个内部要素单独作用的结果,同时还考虑二者之间协同匹配效果。以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公司研发投入要素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较低,增加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内部要素协同匹配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对企业的非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
19-22

基于信号博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模型分析

摘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机制可以加快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及共赢。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阻碍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成功运行。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信号博弈模型,分析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成功运行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3-27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科技发展与政策

广东专业镇创新政策的演进、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依据2000—2015年专业镇相关管理办法、专业镇重要会议的决议、历年专业镇项目指南等三类政策文件以及笔者的调研,对广东省专业镇15年的政策变迁进行长时序的整理,并针对当前专业镇面临的趋势、问题提出对策和政策展望。
28-32

中国转基因甘蔗商业化的现实条件与策略分析

摘要:转基因甘蔗商业化种植是未来谋求甘蔗单产进一步提高和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转基因甘蔗商业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国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甘蔗生产状况与转基因产品的技术需求、技术水平、安全监管条件以及市场运营与公众认知等视角分析转基因甘蔗在中国商业化推广的现实条件,提出中国转基因甘蔗商业化应用的基本策略。
33-39

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分析与融资对策探讨——以我国种业企业为例

摘要:为了寻找促进我国种业企业发展的新对策,以我国主要种业企业为例,从资料和网络上收集相关数据,从政府资金投入和市场资金投入两方面分析了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对种业企业发展有所裨益。
40-43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科技指标与评价

面向竞争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动态评价

摘要:考虑不同区域对技术创新资源的竞争性及技术创新效率呈阶段性变化特征,构建了基于DEA对抗型交叉评价模型和差异驱动方法的动态评价模型,以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2001—2O11年的面板数据对环渤海、长三角地区所含9个省市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开展了实证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对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44-49

中国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采用结构化的程序和方法,对2000--2013年国内产业竞争力评价相关研究进行考察,通过检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认定的30种重要学术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对管理学和经济学认定的102种期刊,最终确认了19种国内经济与管理研究领域的一流学术期刊和106篇与产业竞争力评价有关的文章为研究对象,对文章类型、评价指标类型、评价方法等进行归纳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指标构建多来源于投入产出角度,在直接评价中多运用竞争结果评价法,在综合评价中多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对国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简单回顾,阐述我国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50-55

中国首次“低碳试点”政策的减碳效果评价——基于五省八市的DID估计

摘要:2010年7月中国在广东、云南等五省八市开展首批低碳试点工作。截至2012年底,该政策已实施3年,目前还未文献对其效果进行考察。通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2005—2012年面板数据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首次对试点政策的减碳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实行低碳试点的地区显著降低了其人均碳排放量,2010—2012年间平均影响效应为-0.0742;(2)时间趋势上,减碳效果由不显著到显著、由弱到强,2010—2012年各年碳影响效应分别为不显著、-0.0751和-0.0996。得出结论:低碳试点取得了显著且持续性的成效。总结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以供其他地区借鉴参考。
56-61

兼顾偏好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

摘要:当前,提高高校科研绩效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突破口。将偏好系数引入DEA(数据包络分析)中立交叉效率模型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偏好”的偏好中立交叉效率模型。实证研究给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校科研绩效的评价结果,并通过聚类分析指出效率改进方向。根据结果得出提高高校科研绩效的一些启示。
62-65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评价体系较为完善,形成了以大学分类、大学认讧和大学排名为代表的评价系统。综合分析卡内基分类中“博士点大学”的分类规则、美国大学联合会的入会规则和美国顸尖研究型大学的排名规则,对我国建立多样化的、独立的、动态竞争的、兼顾规模和质量的社会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66-70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区域科技进步

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针对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在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通过SWOT方法分析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论证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发现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产业对接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71-75

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摘要: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希望孵化器在推进高新园区转型升级和全省创新创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对浙江孵化器建设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推进孵化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浙江省及兄弟省市推进孵化器建设提供参考。
76-79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高校与研发机构科技管理

对我国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分析与思考——以南京大学为例

摘要: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对象,以部属重点高校之一的南京大学为例,通过对比“十五”、“十一五”期间该校在生命、信息、化学、数理、地学5个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科研数据,从科研项目、人才队伍、研究成果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现状以及取得的成绩,并结合重点实验室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80-84

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外溢作用及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是科研管理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在检验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协同管理的理论,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举措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85-89

优化科研主体功能提升基础研究水平

摘要: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基础研究薄弱、高校科研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好、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缺位等现象。在科研主体分类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型大学以基础研究为主、其他高等学校以应用研究为主的主张,原因在于基础研究的特性与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属性相契合,而研究型大学的知识生产应以满足学术系统正常运行对知识增长的需求为首要任务;同时,提出改进科研管理体制、促进学术自由等措施以释放研究型大学开展基础研究的能力。
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