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科技指标与评价、区域科技进步、高校与研发机科技管理、产业科技管理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
  • 国际刊号:1000-7695
  • 国内刊号:44-1223/G3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120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9
  • 综合影响因子:1.08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技管理研究 2013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自主创新专论

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期地方科研机构的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面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和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的新形势,从创新基地、协同创新组织、分配机制改革、资源整合、绩效管理等方面研究地方科研机构的创新体系建设,分析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地方科研院所的发展实践,提出新时期地方科研机构战略发展建议。
1-4

基于商业模式视角的化学药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追赶

摘要:虽然目前化学药品面临研发创新困难、价格管制严格的挑战,但从市场和医疗角度分析,其在中短期内仍将是制药产业的主流。我国化学药品的发展面临着重复仿制、产能过剩的局面,为了积累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制药企业需要从系统的商业模式角度来思考和设计化学药品的研发和市场工作。采用商业模式的分析框架研究目前中国市场上运作较为成功的四种化学药产品,通过剖析其商业模式要素,发现其商业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型:价格导向型、研发导向型、全面发展型。通过对三种类型商业模式的综合比较,为面对技术能力和产业追赶的企业提供商业模式视角的参考和建议。
5-8

城市创新视角下“张江创新成果展”的实践与启示

摘要:当今,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从城市创新的视角阐述城市创新的动力,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成果展”的创新实践为例,提出新时期下创新成果展的新定位及新的启示。
9-12

广东研发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台湾地区的经验

摘要:我国台湾的研发服务业发展得益于该地区当局的高度重视。企业资金是研发经费的主要来源,且主要为制造业提供研发服务,研发成果科技含量高;高校在研发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东省研发服务业发展存在着内部研究发展支持力度低、外部依赖程度过高、信息不透明、交易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政府需要从产业定位.重点项目选择和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正确的发展策略。
13-17

东莞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也是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东莞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具有三个特点:电子电气制造业是合作的主要产业;产学研是企业的重要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是产学研的主要形式;同时研究发现东莞产学研合作还存在着企业产学研动机中短期行为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运行和保障机制未真正到位、缺乏快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及共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五个问题;并对东莞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8-22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科技发展与政策

云计算进展研究——基于技术和商业双重视角

摘要:云计算提供给用户可靠的、自定义的、最大化资源利用的服务,是一种崭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它不但改变了计算技术,也深刻影响了商业模式。阐述当前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比较云计算的体系结构和部署模型,分析云计算的特点、发展现状、障碍及趋势;同时针对云计算发展带来的全新虚拟、共享、按需付费等特点,总结云计算如何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和企业业务模式,并结合已有的云计算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3-28

日本科技规划管理及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日本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技规划管理,其相关体制逐步完善。根据科技规划组织的主体不同,从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国家科技计划和科研机构计划三个层面对日本科技规划的制定与有效组织实施流程及方法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研究,并探讨其特点,提出加强我国科技规划组织建设、科技评估机制、规划实施过程监控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29-32

台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产业政策演变及启示——以“《奖例投资条例》”等三大“条例”为例

摘要:台湾地区“《奖励投资条例》”、“《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产业创新条例》”三大产业政策的更替演变在促进台湾产业转型升级中功不可没,其政策演变过程中政策内容调整修订的成功做法对国内正在进行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启示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
33-36

广东省基础研究发展形势、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3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广东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分析近年来广东省基础研究呈现的良好发展形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对广东省基础研究在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借鉴。
37-41

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保险保障策略研究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青岛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规模金融资本的支撑,其高收益所伴随的高风险也需要金融产品加以分散和转移。发展保险业务能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从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和产业化失败带来的损失,使高新技术企业出资人、科研工作者消除对风险的顾虑,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青岛市的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2-45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科技指标与评价

合作、开放、创新: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涅磐之滥觞路——基于CNKI系统被SCI和EI收录科技论文的计量分析

摘要:利用反映自然科学领域较高水平的论文(SCI和EI)作为科研产出指标,对我国高职高专学校1981—2011年发表于被收录在SCI和EI自然科学论文的年度分布、学科分布、学科结构及优势、机构分布、影响力指标、被引次数分布及基金资助分布进行定量研究,揭示高职高专学校自然科学研究论文的产出能力、影响力和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及其变化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结论与建议。
46-51

我国信息服务业服务能力的计量分析

摘要:信息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能力是其他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对信息服务业服务能力的界定,分析影响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能力的诸多因素;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在不同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下各影响因素对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能力的影响程度,提出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下提高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能力的策略。
52-54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的安徽省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摘要:对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综述,并以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等三类指标构建安徽省17个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分类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55-59

河南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偏离份额分析法

摘要: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以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增长率、产业竞争力指数、生产率上升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商、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吸纳就业率等9个因素构成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河南省24个工业产业进行综合分析,选取以能源、原材料及加工型产业等9个产业为河南省区域主导产业。
60-63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区域科技进步

区域工业TFP变动特征及行业差异研究——以江苏镇江为例

摘要: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和分析2000--2010年镇江工业TFP的动态演变、结构因素和行业差距。研究结论表明:镇江工业TFP整体呈持续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内在源动力,技术效率作用不明显;11个支柱行业的TFP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技术效率变化存在明显差距;11个支柱行业按其增长特征划分为差异显著的四种增长类型。
64-67

省域科技信息资源和公益服务一体化建设研究

摘要:介绍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及其共建共享服务平台(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国家及地方科技文献(平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河北省为例,系统地提出加速省域科技信息资源及其公益服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总体架构、重要原则、服务体系、组织保障、办法措施,为省域(地方)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68-71

河南省如何科学有效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摘要: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之一,推动了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有条理、有选择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实现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研究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现状之上,结合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的有利因素以及不利因素,提出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的对策。
72-75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高校与研发机构科技管理

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

摘要:高校是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主力军,选拔并培养高素质、具有强大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人才评价属于学术评价的研究范畴,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部门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对于大胆培养、合理使用人才,以及科学引领、推动创新十分重要。以河南省高校优秀科技青年人才为本源,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过程中,对人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期望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学术指标评价方法,通过对人才创新价值和内涵的科学公正评价,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76-79